国产镜片哪家强
在我国眼镜产业版图中,有一个地方格外耀眼,那便是江苏丹阳,当之无愧的中国最大镜片生产基地 。其镜片年产量高达 4 亿多副,占全国总量的 75%,全球总量的 50%,“中国眼镜之都” 的名号实至名归。丹阳究竟如何铸就这镜片产业的传奇?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
丹阳与眼镜产业的缘分,可追溯到上世纪 60 年代 。当时,一批丹阳籍学徒从上海、苏州国营眼镜厂返乡,在司徒镇、大伯镇参与建立社队企业,开启了眼镜制作的尝试。到了 70 年代,丹阳眼镜产业已初现规模,仅司徒镇就有三四家眼镜厂。那时,镜片多为玻璃材质,全靠工人人工操纵磨片机打磨,一片镜片往往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工作环境艰苦,且极度依赖工人经验。
进入 80 年代,改革春风吹遍丹阳,火车站附近自发形成了眼镜地摊 。各地商人纷纷前来拿货,丹阳眼镜借此销往全国。1986 年,丹阳县政府决定扶持眼镜产业,全国最早的眼镜交易专业市场 —— 华阳眼镜市场成立,当年效益便达 150 多万元 。需求的旺盛促使供给端迅速发展,集体企业的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纷纷 “下海” 创办企业,丹阳逐渐形成从镜架制造、镜片生产到加硬镀膜的全产业链,以及镜布镜盒、印刷包装等产业集群 。
如今,丹阳拥有 1600 多家眼镜相关企业、5 万多名从业者,形成了集设计、研发、生产于一体的产业格局 。在技术创新上,众多企业不断发力 。汇鼎光学于 2017 年成立,虽资金不占优势,但通过理念创新,瞄准眼健康需求,成为 “眼健康终端成长服务商”,为客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服务客户超 2.1 万家 。在技术上,聚焦功能性镜片研发,推出 “视觉大师” 系列,如 “跑跑因子” 分区离焦近视管理镜片,镜片上均匀分布 1088 个光圈,实现青少年近视管理 。
在销售渠道方面,丹阳积极拥抱跨境电商 。2021 年,丹阳眼镜跨境电商产业园揭牌,越来越多企业探索跨境电商出口模式 。江苏淘镜有限公司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实现个性化眼镜全球化自主销售,2023 年销售额达 6.5 亿元,2024 年上半年出口额超 4900 万美元 。此外,丹阳还设立了国家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中国镇江丹阳(眼镜)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保障产品质量,鼓励创新 。
丹阳,从最初简陋的小作坊起步,一路披荆斩棘,凭借不断创新、完善产业链以及紧跟时代步伐拓展销售渠道,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镜片产业的核心地带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丹阳镜片产业将持续焕发出新的活力,创造更多辉煌。
文章来源用户投稿,转载请注明出处:/hangye/41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