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逐梦育英才 产教融合报家国 中科美菱校企奖学金双城启航 共筑生命科学未来

春风浩荡,万物竞发。4月24日至25日,中科美菱低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美菱)总经理方荣新率团队先后走进吉林大学、清华大学,以校企奖学金为纽带,开启了一场科技报国与教育强国的双向奔赴。从北国春城到首都北京,中科美菱以“复兴有我、产业报国”的使命担当,携手顶尖学府深化产教融合,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人才培养注入澎湃动力,擘画国产高端设备走向世界的宏伟蓝图。

 

 

校企携手育栋梁:吉大座谈共话科技报国使命

4月24日,吉林大学鼎新楼内暖意融融,“中科美菱奖学金”校企座谈会在此举行。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丁世海、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赵玥携获奖学生代表,与中科美菱团队成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教育情怀与科技理想的深度交融碰撞。会上,吉林大学校友和基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婷婷作为校方代表,向中科美菱郑重颁发捐赠纪念牌,以表达对企业捐资助学善举的诚挚谢意,随后,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赵玥与中科美菱总经理方荣新共同为品学兼优的学子颁发奖学金。

 

 

丁世海在致辞中深情回溯吉大与中科美菱的精神共鸣:“吉林大学的历史是一部听党指挥、服务国家的奋斗史,而中科美菱则书写了一部破冰逐梦的科技传奇。”他着重讲述中科美菱在技术攻坚与社会责任领域的卓越成就:从2002年打破欧美超低温制冷技术的长期垄断,到2020年成功攻克- 180℃液氮温区这一“卡脖子” 技术难题,中科美菱不断实现技术突破。特别是其研发的 “中华九号” 制冷系统,以体积减半、能耗降低 30% 的创新成果,彰显中国科技力量。同时,疫情中逆行雷神山、洪灾中守护科研设备的担当,更彰显了民族企业的家国情怀。”  

 

 

方荣新座谈会上阐述道:“设立奖学金是中科美菱,产教融合、人才筑基战略的关键举措,我们期待通过奖掖后学,助力青年才俊在生命科学领域勇攀高峰。这既是企业回馈社会的责任,更是推动国产设备从替代到引领的‘人才引擎’。”  

 

 

双城联动启新程:清华颁奖共绘创新未来

2025 年 4 月 25 日,中科美菱团队步履不停,即刻奔赴清华园。

今年是第三次作为“生命学院中科美菱奖学金”捐赠方参加2024年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奖励大会。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新泉在致辞中表示:“中科美菱的支持如同璀璨星光,照亮学子前行之路。当国产超低温设备打破国际垄断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中国智造的精神图腾。期待与中科美菱在科研攻关、人才培养领域深度协同,让学子们既能在实验室触摸超低温科技前沿,也能在产业一线感知民族品牌崛起的力量。”

 

 

颁奖仪式上,方荣新饱含期待地寄语清华学子:“愿你们以基因编辑技术为匙,解锁生命科学的深邃奥秘;以国产科研设备为翼,托举探索未知的科研理想。当尖端科研成果与自主研发设备交相辉映,便是中科美菱与清华共同追寻的‘创新闭环’。”

 

 

破冰者再启航:国产替代背后的长远布局

作为中国超低温领域“破冰先锋”,中科美菱始终坚定实施“技术自立+人才反哺”的核心战略。23年来,以攻坚破局的魄力,不断刷新技术边界,从突破 - 164℃制冷极限,到成功攻克- 180℃液氮温区“卡脖子”技术;从实验室基础设备研发,到构建百万级生物样本库全链条解决方案,每一步跨越都彰显着 “死磕到底” 的创新韧劲,持续改写全球行业竞争格局。面对科技发展新趋势,中科美菱正加速向实验室智能化、样本库物联网化领域进军。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重构科研基础设施新生态。这些战略布局的背后,是企业对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生态的深刻认知——唯有凝聚高校智慧、产业力量与科研需求,才能在前沿技术领域持续领跑,为中国生命科学与高端制造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复兴有我:一场跨越二十年的精神接力

从吉大座谈会到清华颁奖礼,中科美菱的每一步都彰显着“复兴有我,产业报国”的使命担当。2002年创业初期,团队在合肥简陋厂房里手绘图纸、拆解进口设备;2020年攻克核心技术时,工程师们在-180℃实验舱连续值守72小时;而今,他们将奋斗精神转化为育人薪火。中科美菱希望以奖学金为平台,让广大优秀学子看到,科研报国不是孤军奋战——前方有中科美菱这样的企业开路,身后有母校和社会的托举。

 

 

期待获奖学子以所学回报社会、反哺创新,这不仅是个人价值的升华,更是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中科美菱正以奖学金为纽带,精心构筑“人才培养-技术突破-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生态,今日资助的学子,或将成为明日国产设备的研发者、使用者乃至推广者,让中国智造闪耀世界舞台。  

 

 

从中科美菱的破冰之路到校企合作的育才之道,一条清晰的脉络跃然眼前:产业报国需要硬核科技,更需要人才沃土。当吉大“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精神遇见中科美菱“死磕到底”的骨气,当清华“自强不息”的校训融入国产设备的创新基因,这场跨越双城的春风行动,正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播撒下充满希望的种子。未来,这些种子将在产教融合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支撑民族复兴的参天栋梁。

 

文章来源用户投稿,转载请注明出处:/hangye/36269.html